发表时间: 2023-02-07 20:17
春节以来,南通市广大医务人员坚守岗位,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平稳有序,“乙类乙管”措施落地见效。目前,南通整体疫情已进入低流行水平,各地疫情保持稳步下降态势。
实施“乙类乙管”并非放任不管。眼下,重症救治高峰已过,南通市卫健部门正着力推进基层重症救治能力提升和新冠康复工作,持续开展疫情监测预警,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全方面守护百姓健康和平安。
疫情三大高峰已过
在院重症患者逐步下降
从1月8日,新冠病毒正式实施“乙类乙管”,南通市疫情防控重心从“防感染”转到“保健康、防重症”。
△南通市三院重症监护室
“前一阶段,全南通市疫情防控救治工作经历了三大阶段,从早期发热门诊就医高峰到急诊就医高峰再到重症救治高峰。令人欣慰的是,这三个高峰阶段都已经过去了。目前,全南通市在院的新冠重症患者人数逐步下降,但重症救治工作依然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对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和防重症工作也在持续进行中。”南通市卫健委医政医管处处长陆小鹏表示。
为着力提升新冠感染重症救治能力,今年,全南通市二级以上医院要求按标准建设和改造重症监护单元,配足重症设施设备,充实重症医学队伍,并发挥通大附院、南通市属医院的优质重症医疗资源作用,深化与各县级医院的重症医疗救治对口帮扶机制,全面提升县级医院重症救治能力。截至目前,全南通市57家二级以上医院重症床位实现提标扩容,综合ICU床位1054张、呼吸ICU床位117张,可转化ICU床位1072张。
中医门诊迎来就诊高峰
持续推进多层次康复医疗服务
△南通市中医院“阳康”门诊
近期,南通市各大医院的中医门诊均迎来就诊高峰,其中大部分为“阳康”后出现乏力、咳嗽、食欲不振、精神状态差等症状的人群。“光大医院有中医康复门诊还远远不够。”陆小鹏介绍,下一步,南通市将加大新冠感染后康复治疗的培训,让基层医疗机构、护理院、养老院等,对新冠感染后的康复诊疗能力有所提升,让新冠感染者及时往下转、往基层转。
为进一步加强新冠病毒感染后康复医疗工作,南通市卫健委医政医管处将依托南通市康复医学质控中心,开展新冠康复治疗系列培训以及指导工作,满足感染者多层次、多样化的康复医疗需求,帮助感染者尽快康复。
疫情监测预警一刻也不放松
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今年全覆盖
节后工作一周后,大家发现身边正处于感染阳性的人很少了,之前不少人担心出现感染高峰并没有出现。于是,有人怀疑新冠病毒是不是像“非典”一样就此“消失”了吗?
△南通市疾控中心对疫情监测预警
事实是,病毒仍在,且还在流行,不过是低水平的流行。“当前,南通市新冠疫情进入低流行水平,但对于新冠病毒的监测预警工作我们一刻也没有松懈!”南通市卫健委疾控处处长杨德蓓介绍,自新冠病毒正式实施“乙类乙管”后,南通市持续加强哨点医院、重点机构、学生、城市污水等监测,开展本土人员和入境感染人员病毒变异监测,对重症病例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动态掌握人群感染发病水平和变化趋势,从多方面、多维度进一步监测新冠病毒,科学研判和预测疫情规模强度,动态分析病毒株变异情况,为疫情防控做好充分准备。
为加强基层公共卫生网底建设,今年,南通市将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村级公共卫生管理委员会建设,提升村级公共卫生应急和治理能力,在公共卫生管理服务以及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网格化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预计到2023年底,南通市将100%建成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
新冠病毒感染风险依旧存在
疾控专家给出5点健康提醒
2月6日,南通市中小学生迎来春节开学的第一天。与以往不同的是,广大师生不再需要凭核酸阴性证明入校。
二月气温仍然较低,又逢开学季,人员聚集,易给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创造条件。南通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仍需要防范新冠病毒、流行性感冒等传染病。
“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全人群(尤其是老年人、有慢性基础疾病者)要做好个人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南通市疾控中心的专家提醒:
首先,市民应积极接种疫苗,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少聚集。
第二,居家和办公场所要勤开窗通风,做好居室日常卫生。
第三,保持规律作息、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抵抗能力。
第四,做好个人健康监测和管理:学会观察家人和自身的健康状况。
第五,新冠感染重症高风险人群以及年龄小于5岁,尤其是年龄小于2岁的易发生流感并发症的儿童,出现新冠感染、流感重症倾向,应及时就医,就诊过程中做好个人防护。
来源|南通日报
编辑|唐艳云 徐曼 沈彤彤
校对|臧奕冬 邓天伟
审核|何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