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品鉴网

登革热传播风险预警!惠州这些区域需加强防范!

发表时间: 2024-09-23 23:05

登革热传播风险预警!惠州这些区域需加强防范!

9月23日下午,惠州市疾控中心发布最新疫情提醒称,目前已进入登革热高发季节,截至9月23日10时,惠城区江北街道望江村下寮小组等多个区域正在开展登革热疫情处置,存在登革热传播风险,请市民注意做好防范措施。

惠州疾控提醒,上述区域的市民朋友们、相关单位应做好以下防范措施:

1.请在上述区域生活、工作或活动的市民朋友们注意做好个人防蚊灭蚊,外出建议穿长衣长裤或喷洒驱蚊水;积极行动,清理住家及周围积水,清除或倒置各种闲置可积水容器,保持环境整洁。家中建议使用灭蚊片、驱蚊水、电蚊拍、喷雾罐、杀虫剂等,并使用纱门纱窗。一旦出现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痛等登革热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主动告知居住在登革热处置区,并配合开展登革热相关检测。

2.请上述区域及周边的机团单位、物业小区、公园和公共外环境管理单位加强环境卫生治理,及时清理卫生死角,清运各类垃圾杂物,全面清除各类积水,减少蚊虫栖息和孳生的条件。定期开展灭蚊工作,将蚊媒密度控制在安全水平。

3.请各医疗机构加强门诊预检分诊和发热/皮疹病例监测,对有东南亚、南美洲等境外及省内外疫情高发地区旅居史的无明显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发热病例开展登革病毒NS1抗原等相关检测排查,上述区域内的医疗机构采取“逢热必检”,做到病例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延伸阅读】

一、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经伊蚊(即花斑蚊)叮咬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病人→伊蚊→其他人”的途径传播。

登革热的典型症状可以归纳为:突发高热+三红+三痛+皮疹。

■ 突发高热:体温可在24至36小时内升至39或40摄氏度。

■ 三红:即面、颈、胸部潮红。

■ 三痛:剧烈头痛、全身关节痛、肌肉酸痛。

■ 皮疹: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皮疹。

二、登革热传染途径

该病不见面也能传染,主要依靠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

感染后会出现发热、皮疹、肌肉及骨头痛,严重者会出现出血甚至死亡。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和疫苗,控制媒介伊蚊、预防蚊虫叮咬是避免登革热的最佳方式。

今年以来,全球登革热疫情形势严峻。截至8月底,已有80多个国家/地区报告了超过1000万例登革热病例和6000多例相关死亡病例,发病数为2023年同期的3倍。

三、哪些人容易感染重症登革热?

■ 老人、婴幼儿和孕妇。

■ 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哮喘、慢性肾脏疾病及慢性肝病等基础疾病者。

■ 伴有免疫缺陷病者。

四、防控措施

■ 每3—5天清理一次家居和外环境小积水(蚊虫孳生地)是登革热防控的关键措施。请广大市民从自我做起,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预防登革热。

■ 市民一旦出现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疼痛等登革热相关症状,应及时就诊,并告知医生具体的症状及住家周围是否有人感染登革热的情况。发现蚊虫多、蚊媒孳生地多等问题,可以向12345热线反映、投诉。

■ 准备前往有登革热疫情地区的外出和旅行的人员,应做好做足个人防护。在登革热流行区旅行结束后15天内,如出现发热、皮肤潮红、肌肉、骨骼疼痛等症状时,应尽早就医治疗并向医生说明旅行史。

五、日常防护

1.清积水

■换:水生植物定期换水。

■清:及时清理饮水机、花盆底托等积水。

■翻:闲置、废弃容器需清除或翻倒过来。

■养:水缸、鱼缸等适时放养鱼类。

2.讲卫生

■通:室内保持通风,避免潮湿。

■扫:常打扫,保持家中干净卫生。

3.防叮咬

■隔:家中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外出尽量穿浅色长袖上衣和长裤。

■驱: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抹驱蚊液,并及时进行补涂。

■灭:适时使用蚊香、电蚊拍、杀虫喷雾剂等杀灭成蚊。

南方+记者 廖钰娴

【作者】 廖钰娴

惠州健康头条